欢迎访问池州市司法局官网!

  •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池州市司法局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池州市法援民生工程“围绕五个主题 打造五项系统 取得五个突破”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公法科 发布时间:2020-11-11 10:14
[字体:  ]

今年以来,池州市法援民生工程明确“覆盖城乡、普惠均等、精准援助、温暖民心、服务中心”等五项主题,着力构筑司法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主动参与社会法治环境的有序维护、积极推进便民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体系的和谐稳定。

一是推动“三网融合”、打造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体系。年初,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安徽法网全部开通法律援助“淘宝”店铺。5月,制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立网络、热线、实体等三个法律援助平台信息流转维护机制,明确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和安徽法网申请及安徽“12348”公法热线转交的案件实施一日响应,确保申请人在每一个平台均能获得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同时,着力推广“预约办”、“在线办”、“网上办”、“掌上办”,引导困难群众通过热线、网络及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等渠道及时获得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1-10月,全市共计受理安徽法网预约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事项732件。在实体平台标准化建设上,联合市民政部门,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池州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事项清单”、“池州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工作事项清单”,推动社区居委会担负起开展法律援助,协助审查经济困难状况,申请、办理、宣传法律援助,让广大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即可获得法律援助;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围绕“队伍建设好、业务开展好、工作管理好、物质保障好、社会评价好”等“五好”建设标准全面实施“市级示范法律援助工作站”动态管理。7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心、工作站、点标准化建设情况督查,采取市、县中心窗口普查,乡镇工作站、村联系点抽查的方式进行,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并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共计建成6个法律援助中心、110个部门及乡镇法援工作站、676个村居联系点,实现城乡无死角全覆盖。

二是推行降槛扩面,完善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机制。6月,推动市委办、市委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将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提高到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服务,法律援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进一步加大刑事法援工作力度。针对全市律师资源的不平衡现状,通过推行跨县区“黑恶”案件律师指派制度,全力保障“黑恶”刑事案件的公平正义。今年以来,共计办理37件“黑恶”法律援助案件。同月,制定《卷内目录(律师参与认罪认罚见证案件)》,对律师参与律师参与认罪认罚见证案件的职责和办案流程进行全面规范,有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刑事司法效能进一步提升。9月,召开全市刑事法援联席会议,对刑事法援办案流程、律师值班与法律帮助等方面形成五项决议,着力提升刑事法援规范化程度,加强刑事人权保障力度。1-10月,全市共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96件,,其中,办理刑事案件947件。办结2122件,结案率85%,解答各类法律咨询6434人次,帮助2703名城乡困难群众取得经济利益或挽回经济损失1756.16万元。

    三是打造“贴身”服务,构筑精准援助的质量监管机制。以擅长领域和专业为类别,围绕重点人群的法律需求,组建“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多个律师服务团队,对每一名困难群体从相应律师团队选择律师;同时,通过开展案件回访、组织旁听庭审等方式,将案件监管从事后向事中前移,及时了解案件进程,督促案件承办人员高质量办案。1-10月份,全市共计组织案件回访1443人次,案件旁听庭审109次。同时,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均邀请资深律师和法律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每一件已结诉讼案件进行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与补贴发放相挂钩,对结案不及时的降低发放案件补贴,不合格等次不予发放案件补贴,进一步激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认真办案,切实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质量评审1482件,其中,优秀等次197件,良好等次1200件,合格等次85件,合格率达100%。

四是擦亮“法援惠民生”品牌,营造温馨舒适的法律援助氛围。5月,启动“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围绕贫困群体,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梳理服务流程、突出“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应援尽援增强群众获得感”等三个方面创建重点,全面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军人、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状况。对因疫致贫的劳动者、个体工商户及因疫返贫群众,纳入免于经济困难审查人员范围,由村(居)委会对因疫致贫情况予以证明。张桂华系我市一名低收入群众,2018年,其因楼道停放电瓶车起火烧伤,在我市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市法援中心主动介入,积极帮助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最终获赔约14万元。今年8月,此案作为法援扶贫故事获安徽省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中《扶贫故事》栏目报道。1-10月,共为1054名农民工,290名一般贫困者,79名低保户提供法律援助。同月,启动“法援惠民生 关爱残疾人”活动。联合市残联制定《关于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活动的通知》,从扩大宣传范围、创新活动方式、提升活动效果三方面推进。建立与残联协作机制,进一步延伸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渠道。5月17日,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同组织开展残疾人广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共计发放《安徽省残疾人保障保障条例》、《法律援助小故事》、《农民工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共计500余份,解答广场咨询120余人次,现场受理法律援助9件次。1-10月,全市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62件。

五是服务中心,广泛参与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和农村春耕春种等活动。疫情期间,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严格遵守防控要求,通过热线、网上、预约、邮递等多种方式,积极减少群众聚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法律需求。同时,广泛开展“法律问诊”活动。2月24日,东至县公法中心组织律师、志愿者赴安徽嘉智信诺化工等公司开展“法律问诊”活动,解答咨询共计解答咨询20余人次,内容涵盖疫情期间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如何支付、房屋租金减免、银行贷款延期还贷、合同违约,物流问题,以及非特定时期企业员工受到意外伤害企业如何承担责任等,发放《疫情期间企业复产复工法律指引》等宣传资料120余份,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件。春耕期间,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侵害、伪劣农药种子化肥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免于经济困难审查,优先指派专业律师承办,及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受援对象维权、农忙两不误,确保春耕生产正常开展。今年以来,共计受理涉农案件510件,其中,农村土地承保经营权流转案件5件,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