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3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08 16:12
来源:池州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尊敬的桂宗敏委员:
您好!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依法治市的建议”提案已收悉,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细致研究,结合依法治市工作实际,现将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依法治市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紧紧围绕中央依法治国委、省委依法治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一体推进法治池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着力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领域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提升全市各项事业法治化水平。
(一)坚持科学立法,地方立法工作初显成效。2015年我市获立法授权以来,紧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重点领域立法,加大“小切口”立法探索力度,先后制定15部地方法规、规章。全国首部创制性立法《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填补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立法空白,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特色经验,获全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池州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在全省率先立法规范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夯实农村自建房屋安全管理法律“基底”,获评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围绕打造高颜值生态池州,先后出台全省首部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政府规章《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全省首部市级河道采砂条例《池州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二)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率先取得突破。出台《法治池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池州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池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法治建设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在全省首家制定《池州市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创新开展“高质量发展局长讲堂”。在全省首创“一把手谈法治”电视访谈节目,倒逼政府部门形成法治建设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提升“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能力。2023年,池州市、石台县分获“安徽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三)坚持普法育民,全民法治观念有效提升。出台《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发《普法责任制“三单一书”制度》,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开展“民法典送奶茶”和普法加油跑等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开辟普法专题专栏,编发法治短信,运用“两微一频”打造普法宣传新媒体矩阵。同时,组织开展了旁听庭审、法治政府新媒体宣传、百姓评理说事点典型宣传、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系列活动。2022年,贵池区包公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池州市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度指数分别位居全省第一。
(四)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依法治市品牌亮点。一是打造“建‘五免’之城,赢‘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做优利企惠民服务,推动“一改两为”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改革,精简和优化各类证明,出台市直单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事项172项,除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生态环保等事项外,可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查获取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逐步推进“无证明”办理,实现证明免交、证照免带、政策免申、办事免跑、轻微免罚。二是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线式+一站式”解纷体系。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多元闭环化解机制,打造“池州智格”,推动司法行政、民政、公安、卫健四部门联动,“法格、网格、警格、医格”四格联合,构建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一线式+一站式”解纷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三是率先推行“执法导航”信息化系统,开启基层综合执法新模式。紧密结合中央和省部署要求,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全力破解乡镇综合执法四大难题,加快智慧执法建设,通过研发“执法导航”信息化系统,以科技赋能,助力执法“三化”(执法依据“明晰化”、行政裁量“标准化”、执法流程“信息化”),数据“二通”(手持终端与执法平台后台联通,执法平台与安徽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联通),实现“一个目标”(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一目标提供了科技支撑)。四是创新建立“五联”工作机制,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在全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信息联通、基层联访、问题联治、品牌联创、成果联享“五联”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二、下一步依法治市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及时发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池州、平安池州。
(一)地方立法工作提质加速,精准契合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找准立法“小切口”。结合池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重点领域,坚持“小快灵”立法,制定立法计划,将《池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池州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池州市旅游垃圾管理办法》列为审议类项目,《池州市农村供水条例》《池州市九华黄精发展条例》列为调研论证类项目。二是加强领导强推进。成立年度立法工作“双组长”领导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加大法规制定的工作推进力度,提高立法工作效率。三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提高立法质量。发函(通知)征求人民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单位等意见,组织召开不同形式、层次、类别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以“四不两直”方式到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和部分园区以及企业调研,委托部分市直单位、律师事务所结合营商环境中痛点、难点进行研究,听取市、县职能部门单位、镇街、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省市县三级企业界人大代表、法律顾问、立法专家顾问的意见,了解不同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开发园区等的建议和诉求,委托安徽大学法学院组织评估论证。
(二)以示范市创建为引领,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一是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聚焦“一规划两方案”主题主线,积极谋划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示范创建与法治督察双轮驱动,严格对标创建标准,积极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施法治建设项目督察。推进法治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运用法治思维和科技手段,在全市开展证明免交、证照免带、政策免申、办事免跑、轻微免罚“五免”之城建设。全面开展公共政策兑现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二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信息公开,依托“安徽省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对执法主体、执法人员、部门职权、行政执法数据等进行公示,保障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资格准入,落实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加强证件管理和年审,对全市各执法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坚持靶向发力,精准监督。三是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推动落实《关于做好赋予乡镇街道县级审批执法权限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省赋权乡镇街道指导目录事项精细化梳理工作的通知》,对乡镇赋权工作进行部署,创新推进乡镇(街道)“赋权、赋责、赋能”。依据《省级以上开发区赋权指导目录》,对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赋权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对赋权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推动赋权落地见效。
(三)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有效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推动《池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分工方案》落细落实,按时序进度完成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完善执法司法监督体系,提高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二是强化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优化行政复议审理机制。推动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全省争先,提升应诉实效。推动落实《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聚焦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源头预防、机制落实四个方面,紧盯矛盾纠纷抓预防、抓化解,切实将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确保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是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场所和阵地建设。深化“法律服务进万企”工作机制,组织、引导法律服务团成员广泛深入参与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持续深化全民普法,不断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一是抓责任单位普法宣传。重点宣传103部法律法规,明确市直各单位普法责任及具体工作任务。加强日常工作督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开展好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年度报告和年度考核工作。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工作,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先进示范县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创建工作。二是抓重点人群法治教育。推动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集中学法等制度,并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法律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充分发挥全市487名法治副校长作用,把法治教育融入到开学第一课。开展小学生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活动。三是抓重要节点普法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着力提升重点对象及全民法治素养。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学法用法工作,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充分发挥新媒体形式丰富、互动性强、覆盖率高等特点,通过微信、微博、普法抖音账号,丰富普法形式,增强普法趣味,积极推送普法咨询、法律指引、以案释法等内容,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